如今,在美容护肤行业里,珍珠粉非常热销,备受女性消费者的青睐,尤其以纳米珍珠粉广受欢迎。然而近日媒体频频爆出“珍珠粉用贝壳粉冒充”、“纳米珍珠粉名不副实”等事件引发了业内思考。记者了解到,历经十几年发展的珍珠粉产业,目前行业和国家标准迟迟没有出台,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出台珍珠粉相关标准。
准入门槛低珍珠粉行业鱼目混珠
“珍珠粉是用贝壳做成的”、“纳米珍珠粉徒有虚名”等报道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其实,珍珠粉行业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这样的危机。早在2004 年、2006年有关部门先后两次进行珍珠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整治重点之一便是用贝壳粉冒充珍珠粉等行为,但效果一直不佳。“珍珠粉生产准入门槛太低了!”业内人士陈灿淼在谈起珍珠粉行业时一针见血地告诉记者。珍珠粉加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食品安全法出台之前,珍珠粉全都以普通食品的“食字号”类申报,县级部门就可以批复。许多不具备生产线的家庭作坊也加入其中,导致整个市场低质、混乱、无序。而市场无序的表现就是恶性竞争,价格差距很大。正规企业生产的高档珍珠粉每斤可卖到3000元,一些小加工企业生产的珍珠粉仅售几十元。价格战之下,为降低成本,个别企业就用贝壳粉替代,珍珠粉市场出现了很多 “李鬼”。“珍珠粉行业中,以珍珠为原料的正规军不很多。”浙江长生鸟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阮华君说道。
据了解,中投证券在浙江山下湖珍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的一份深度调研报告中称,2006年中国淡水珍珠产量已经占全球珍珠总产量的95%以上。但由于养殖淡水珍珠的水域条件要求非常高,全国适宜淡水珍珠养殖的区域有限,珍珠养殖面积上升的空间较小。“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淡水珍珠产量提升空间很小。”阮华君告诉本报记者,此后,由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禁养限养珍珠的政策逐步出台,使得中国珍珠养殖面临锐减趋势。据预测,在产量锐减和质量提高的作用下,珍珠产品价格预计在国际市场上会有30%-50%的涨幅,甚至更高。成本障碍显然成为企业铤而走险的缘由之一。在珍珠被人工取出后,贝壳几乎就成为废弃物,获取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由于贝壳粉与珍珠粉的成分相似,而碾磨难度又远远低于珍珠,因此大量轻松拿到食字号的小作坊便鱼目混珠,生产出大量贝壳粉,假冒珍珠粉出售。在阮华君看来,在终端市场上以不到10元一袋价格销售的纳米珍珠粉在商业上几乎是不可操作的。“即使是珍珠的采购价格都不止这些,更别说后续投入的研发、生产、税金、人工及包装材料等费用。”阮华君说。
行业缺标准 真伪难鉴别
在我国,珍珠粉的应用可谓历史久远,从传统的女人饰品功能到它的美白保健功能,珍珠粉一向备受女性青睐。然而,截至目前,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的产业,并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标准体系,由此带来的行业消极影响早已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
据介绍,作为一种独特的产品,珍珠粉的检测标准在国内外至今还是空白,在产品的监管上也有空缺。不法商贩趁机浑水摸鱼,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人们对珍珠粉鉴别知识的匮乏,也让假冒纳米珍珠粉得以蔓延,假冒产品堂而皇之地大肆宣传销售,误导消费者。
据了解,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妆品分技术委员会早在2008年就曾组织国内专家对《纳米珍珠粉行业标准 (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并形成报批稿,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关纳米珍珠粉行业标准至今仍未出台。专家介绍说,自2003年出现纳米珍珠粉产品以来,一些企业看到纳米珍珠粉受欢迎,也纷纷给自己的产品贴上“纳米”标签,但多数纯属骗人。
珍珠粉的真伪鉴别是该行业的另一困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面对珍珠粉行业出现的假冒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不少专家也表示,珍珠粉与贝壳粉原为一体,在成分上极为相似,目前尚没有很好的检测办法进行甄别。有的企业还把珍珠与贝壳放在一起加工成所谓的珍珠粉,更增加了检测的难度。即使怀疑是以假充真,可无法找到技术证据,难以判定真伪,最终也无法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受假珍珠粉损害最大的是正规企业。”阮华君说,还有很多使用了伪劣珍珠粉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更是维权无门。
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呼声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出台行业标准显得越来越迫切。“我们几年前就开始呼吁要制定行业标准,之后也做了很多工作。”阮华君说,珍珠粉与贝壳粉如何区分是一个多年的难题,但目前的形势已经刻不容缓了,到今年年底,珍珠粉行业的标准应该能够出台,届时,相应的检测方法也会完善。
Copyright © 2006-2022 我爱钻石网 www.ilovez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073970号
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贝丽北路金展珠宝广场二十层20F-05/06
深圳市钻永恒科技有限公司